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请点击
  忘记密码  点击登录
    课题研究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 内容   
 
苏南城镇初中校本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机制的研究
本信息由 陆正洪 于 11-04 11:50 发布 共1128次访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D/2006/02/364

《苏南城镇初中校本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机制的研究》

研究报告

无锡市华庄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动因

1.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师。在迈向建立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化社会过程中,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对教育发展和改革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在强调科学发展观和重视以人为本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对教师的关注和注重教师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渊博知识、综合能力等素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思维的氛围。学校和教师要树立“教育服务”的观念,为学生、为家长服务,而不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学生、命令学生和指使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和相信学生,同时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而不断发展自己。在新课程的框架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3.这是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潮流的需要

教师发展的要求已经越来越清晰,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在不断要求进步的教育改革之中,教师自身没有理由不沿着教师专业化的指向而不断地提高、充实和完善自己。与时俱进应该成为新时期教师的观念、价值与行为的要素特征之一。

4.这是我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无锡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我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日益激烈的办学形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才能使学校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立了《苏南城镇初中校本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机制的研究》的研究课题。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再认识

1.本课题的主要关键词有:苏南城镇  初中 校本教师发展  价值取向 机制

苏南即南部。最近20多年来,得市场体制改革之先声,开乡镇企业崛起之先河,抢开放型经济发展之先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之先列,苏南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所指的苏南特指无锡。

城镇,通常指的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属于的范畴。

校本教师发展:“校本”是一个简洁的术语,目前,对“校本”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从三个方面解说的,即“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在教师的发展中,校本的含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学校树立教师发展的目标,学校创造教师发展的平台,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要求学校在关注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同时,也能更多地关注到教师的个人思想、精神状态和工作生活,以人为本,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尊重。

价值取向: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

机制:简单的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首先,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其次,机制本身含有制度因素,并且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遵守;第三,机制是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的总结和提炼;第四,机制一般是依靠多种方式、方法来起作用的。

2课题的界定

苏南城镇初中校本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机制研究,是立足于地方特点、学校性质和“校本”要求,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促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个人内在动机,提高教师的规范和规则意识,增强教师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效能,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双赢”。

3.对于本课题内涵的再认识

校本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发展,应该指向指向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师发展不能只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应该注重教师精神世界、关注教师专业幸福,关注教师的自我唤醒。对校本教师发展的机制创新应如何体现人本关怀,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有效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层次地理解校本教师发展的合理指向,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目标,探索、形成适合学校、教师发展愿景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努力打造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使学校长远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2.课题研究的思路:

1)以事实为起点,使研究问题有针对性。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展开调研,精心准备、组织力量调查学校教师现状,明确当前状况,挖掘现存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和形成校本教师发展机制提供事实依据。

2)以文献为佐证,对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实践进行了收集、分析、评价、综述。我们对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大量的期刊论文、书籍、网络资源等文献进行了认真收集、分析、整理,从多角度展开了比较研究,在充分分析把握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特点,借鉴已有经验和成果,找出适合我校教师发展的突破点,构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以行动为重点 :本课题侧重校本教师发展的机制探索和建构研究,因此我们在近年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教师个体发展的比较分析、对教师群体发展的规律分析、对学校发展的规划分析,提出了较为切合实际的促进策略和有效机制。

4)建构科学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实践的指南。本课题研究在上述基础上对研究的问题、现状等作比较系统的理性反思,对校本教师发展的机制作了理性的思考,并形成了课题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通过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组织相关专家、课题组成员和有关教师,就本课题的资金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校本教师发展的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地研究论证,以求得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推进课题的研究,取得应有的实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措施

(一)研究内容:

1.校本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研究:校本教师发展首先要立足“校本”,它的价值取向应该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幸福、精神世界,指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

2.校本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

促进校本教师发展的策略在每个学校都有比较成熟的一套,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把适合我校实际的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科学的长效机制,以利于促进学校的长期发展。

(二)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性认识,明确研究方向。课题组定期开展理论研讨,对《校本教师发展论》(朱益明著)、《校本教研制度创新》(胡庆芳等著)等专业理论书籍进行分章节解读,不断提升课题组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

2.聘请专家引领,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课题组与原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教授经常保持联系,也不定期邀请成教授来校进行指导。近年来,学校又相继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无锡市教研中心单本荣老师、无锡市教科研带头人周新华老师、全国班集体建设研究专家唐云增老师领导专家等来校传经送宝。

3.丰富研究活动,落实研究过程。课题核心组成员定期研讨,对前阶段研究过程作总结反思,对下阶段工作做部署要求;通过教师沙龙、教师论坛、头脑风暴等形式组织教师集体反思、智慧碰撞;核心组多位成员参加区教育局的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的研究,拓宽研究视野,为本课题研究积累经验、提供保证。

4.注重建章立制,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围绕课题研究,学校制定了符合实际的一系列考核制度:《华庄中学课题研究管理规范》、《华庄中学课题研究奖励办法》、《华庄中学课题活动手册》、《华庄中学骨干教师考核制度》、《华庄中学教学能手(班主任能手)评比细则》、《无锡市华庄中学教职工综合评估方案》等,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建构

自本课题开题论证以来,我们切实加强对课题组老师的理论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指导,我们对本课题“校本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在多次的研讨和碰撞下,我们对“校本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作出了基本定位,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认识:

1.校本教师发展应该指向教师的专业性和专业幸福

1)从实践操作层面和教师教学的技术和能力来讲,当前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教材的解读能力:一个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价值的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把握的角度、坡度设置的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

②与学生的交往能力:目前师生间的感情隔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师生无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的缺失,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认为,把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能力纳入教师的基本功,是十分迫切的,每一个教师都要注意和学生多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术、获得交往的能力。

③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的组织管理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和能力,这种艺术的本质是要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比如某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提醒了,又分神了,那可能是他在课外或课间,遇到了烦心事,你意识到这些,就能正确地处理,有效地组织了。

④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学生间或师生间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们经常能看到,众多教师经常简单乃至粗暴地处理各种课堂上和课堂外的突发事件,一些研讨课上,我们还能看到青年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生活质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⑤试卷编制能力:让教师具备编制试卷的能力,不是要让教师从此没日没夜地去出试卷考学生,恰恰相反,由此,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没有意义的试题不给学生做,从而让学生省出精力去做更有益的事。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首先应该着力于教师专业性的提升,这样才能促进教师更好地植根于课堂、立足于讲台。

2)对教师专业幸福的理解

“教师的专业幸福”区别于“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的状态。

幸福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满意是动态的,今日的满意会变成明日的不满意,从而又生出新的满意。因此,“真正的好生活应该是一种越来越好的生活,真正的幸福应该还原为生活得更好”。教师的专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好生活,这种好生活就是“教育生命的一种诗意栖居”,使教师在教育中过一种“生活的状态”,体现到生命的自尊、自由、自觉、灵性和创造,教师专业幸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精神性、内生性、关系性与理解性、创造性。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认为,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在关注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个人思想、精神状态和工作生活,体现对教师的尊重,这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表现。只有促进教师的个人内在动机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效能,这才是真实的教师发展。

总之,在当今变革的时代,校本教师发展体现了尊重和关怀教师。如果教师发展忽略了对教师的精神关怀、思想交流和生活照顾,那就不可能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体的发展要求。

2.校本教师发展应该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

1)从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来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了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支柱。这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上已经充分地体现出来。

2)在教育的理念上,必须牢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性。此外,必须将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适应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以及教师如何参与教育创新和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则是目前教师及其教育所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化已经更加凸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和相信学生,同时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而不断发展自己。

3.校本教师发展应该指向学校的发展

目前,对“校本”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从三个方面解说的,即“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进一步说就是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其实践操作的基本含义在于:以学校中的教师为发展对象;学校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相关活动,包括内容选择、时间安排与方式确定等;活动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效

结合校本特点,在促进校本教师发展方面,我们主要在创新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管理机制、发展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作出了探索

1、             创新了校本教师的发展与动力机制

多年来,学校探索“制度规范——平台搭建——职业规划——智慧分享——成长反思”教师发展培养机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

1举办校本教师工作坊。校本教师工作坊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是把教学的理念及技巧转移到一线教师身上,提高教师的素质,增强教师发展的动力。第二是帮助教师形成自主发展的机制,让共同建构的理念接近教师的日常生活,积极地在他们的日常教学中发挥作用,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智慧。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滨湖教师研修网,建立学校教师工作坊,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工作室、工作小屋成为教师思维碰撞、资源共享、心灵交流的平台。张伟、周烽、陆斌、姚国平、周丽娟等老师的工作室不仅在校内点击率不断被刷新,在区研修网上也经常是研修之星。

2)参与式教师培训。参与式教师培训主要方式是“互动”,以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为切入口,讨论和建构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与策略,让教师在“做”中体验,共同“参与理论创作”,从而达到引领与提升教师素养的目的。其具体操作程序是:互动确立主题—问题分类—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引领提升。参与式培训改变了过去教师只是被动地坐在“听众席”上的方式,而是直接地参与到问题解决方案的思考当中,在其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同时,可以更直接地与他人对话,学习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从而增强自身的信念与能量。

3)观摩学习。教师观摩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公开课。观摩学习范围不局限于学校之内,更重要是校际之间相互交流。通过观摩学习,教师们可以对课程与课程设计的理念展开对话和交流,这一方面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使课堂内隐的理念显性化,同时也是生成、传播和理解新理论的好方式。近年我校推行选课走班模式以来,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必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观摩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学实效。

4)开展教师沙龙活动。教师沙龙主要是一种自由主题式的教育问题讨论会。由于该活动的形式与主题较为自由,可以缓解权威和固定主题所带来的压力,使更多的教师敢于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我们每月一次的沙龙活动已成惯例并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一般提前一周我们在校园网上公布沙龙通知,就活动地点、主题、参与对象,嘉宾作预先告之,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沙龙稿整理后发布在校园网上,以便全校教师浏览学习。根据不同年龄结构教师对专业态度和专业成长需要的不同,我们实行分期、分批、分主题地开展研讨。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沙龙研讨,能让与会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理论和实践能够真正结合起来,同时也让大家在交流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5)注意教师实践智慧的表达方式。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有很多的实践智慧,但是却难以表达。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师表达自己实践智慧的方式不当。在我国,理论话语长期占据教育研究的主导地位,这导致教师在表达自己实践智慧过程中,多采用理论话语方式。由于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导致教师根本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实践价值。而这种对实践表达的欠缺,又降低了教师对自身实践价值的认同。二是教师缺乏表达实践智慧的方式。在教育理论话语占据教育研究主体的情况下,教师表达实践智慧方式几乎寥寥无几。上述两种原因导致教师很难发出自己声音,很难使自己个人的实践价值得到认同。

针对上述状况,我们选择贴近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叙事研究主要以教师讲述实践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为主,通过叙事的方式进行反思,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叙事研究通过教师讲述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对个人化的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改变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心体验:可能蕴藏着细腻的情感变化,可能反映出潜在的知识,可能预示着远大的理想追求……因此,它不仅具有第一手资料的价值,更有心灵轨迹实录的意义,因而它会在教师的脑海里、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张伟老师就是我校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一位明星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反思、不仅形式了她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在实践智慧的表达上也走在了一般教师的前面。就在本学期初,她精心策划的一本《初三的味道》成功出版,不仅在同行中引来一片掌声,同样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好评。我区教育局钱江局长在全文阅读该书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一次全区党员大会上他指出学校要加强校本教师培养,华庄中学张伟老师就是一个榜样。这其实也是对我校校本教师发展实效的充分肯定。全国班集体建设资深专家唐云增老师拿到该书后爱不释手,对张伟老师和我校注重教师叙事研究的成果也作出了充分肯定。

6)教师读书大赛:我们认为,建设学习型教师组织首先应从培养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开始。因此,学校不惜代价从上海、南京等地购买了一定数量的教育丛书推荐给教师阅读,学校教科室专门召开教师会议,辅导教师如何撰写读书笔记。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教师荐读”“读书心得”专栏,教师就最喜欢的书刊和文章可以通过专栏向全体教师推荐,并和大家分享读书感想,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必须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并且必须是就教育教学的相关热点和问题谈读书体会。读书笔记网上公开发表,按教师集体评比和教科室评比相结合的方法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每月我们表彰10名读书明星。我们认为,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不仅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体现培训、学习、实践之间的相互结合,同时也要使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工作与教师学习的密不可分,最大程度地实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

7)人才交流,给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通过扎实的校本发展,学校涌现了一批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如何让教师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在推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方面作出了贡献。近三年内,学校输出骨干教师近30名,其中为兄弟学校培养出校长、书记各一名,副校长2名。学校大胆推举人才,既盘活了内部激励培养机制,又扩大了学校良好声誉。

2.创新校本教师发展的高效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教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

我校《新三年校本提升规划》就学校管理改革目标和措施提出了新的设想,旨在形成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的学校管理系统。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服务意识,注重学习培训,强化责任考核,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使班子成员人人成为教育的能手、协调的好手、管理的高手。

2)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校务公开和民主决策。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由教代会、学代会、学校理事会讨论通过。逐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座谈会制度、“经费预算”制度。加强人文管理,在精神上、情感上以及个人发展上对每一个教师予以关怀,激发每一位教职工的内在动力。让每位教职工都知晓学校在发展中的不同岗位要求,使之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从而在建立个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逐层建立并完善各部门及学校发展的共同规划。

3)调整管理结构,实施层级管理的管理体系。在原有中层岗位设置基础上,加强级部管理,设立“年级小组”,优化教师结构,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和竞争,实现教师“抱团发展”。形成学校管理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监控、目标评价体系。各管理层次依据各自制定的发展目标,按学年度进行分解,并实行自我监控、评价与上下层之间互为监控、评价结合的措施。实施科学管理,实行多渠道、全过程信息反馈,加强对目标实施过程的调控。

①改年级组为“级部”,每个年级设立若干个“年级小组”,每个“年级小组”为若干个班级。

②各个“年级小组”的教师结构,在“全员聘任”过程中做到配备基本均衡。“几个大学科”教师原则上不跨组任教,其它学科教师任教班级原则上以“年级小组”为单位。课任教师都明确归列到每个“年级小组”管理,组成相对独立的“年级小组”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

③学校所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考核、评比以班级为基本“单元”、以“年级小组”为基本单位,设立“年级小组组长”岗位,“年级小组组长”在级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④中层行政部门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和办法,制定合适、合理的管理措施。

3.构建校本教师发展的良性评价机制

从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我们认为应该建立一套评价和激励制度,这是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1)推行“阳光”考评制度

在传统的听课活动中,听者与被听者很少进行课后交流,被听者更是很少知道听课意见,听课评议存在“暗箱操作”嫌疑。本学期开始我们改革这种听课方法,推行了“阳光”评课制度。学校成立了文科听课团、理科听课团和老年教师听课团,各听课团由学校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业务骨干组成,在不作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听课团随机听“推门课”,课后听课团成员与被听课老师一起评课,帮助被听课老师形成课后反思,最后评课意见通过校园网公布。“推门课”制度有利于学校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能力,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面目,克服了以往“作秀课”带来的盲目、片面评价。

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无锡市华庄中学教职工综合评估方案》,使评价本身成为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考核评价教师中,我们考虑注重四大部分:教师本身素质、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工作绩效、教师发展潜力;在显示考核结果时,我们将采取数值解释、等级解释、诊断描述等方法。

我们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起到唤醒教师的作用,通过评价来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通过评价使教师的发展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的自觉行为。为此,我们探索建立“阳光教师”培养考核制度,即将教师工作的主要方面有机地划分为五个层面——师德师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活动辅导,基本涵盖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再制定各方面的标准进行评定。这种考核评价,使每个教师都有了自己的“光环”与“台阶”,有了自信与追求。

2)构建物质、精神相结合的综合性激励机制。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认为,在物质奖励不可缺少的基础上,精神激励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将通过公派学习、业务进修、观摩展示、校级教学能手、班主任能手考核等途径,为教师提供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机会。

总之,学校在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坚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评价教师,坚持以科学合理的物质和精神综合的手段激励教师,实现全面评价与人文关怀的结合,真正形成适合我校校情,促进我校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评价激励机制。

4.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卫东、娄志军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的几个策略》、陆红卫的《我们需要怎样的同伴互助》、姚国平的《依托教师研修网 实施在线培训》《听课 评课活动的启示》等发表在了专业省级刊物,邱菊琪、浦建军的《“当量教育”  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发表在《江苏教育研究2010.9》,每年,我校有上百篇的教师论文发表在各级各类杂志或获奖,其中张伟老师的专著《初三的味道》在全区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新一轮骨干教师评比中,我校刘晓蕾、姚国平、经红等被评为滨湖区教学能手,王志伟、李维明被评为无锡市教学新秀,吴春芳被评为无锡市班主任能手。在市、区各类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教师更是屡获佳绩,其中陆俊磊老师获无锡市计算机评优课一等奖,周峰获江苏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5.课题促课改,推动学校新发展

学校积极推进当量教学和班集体建设,有效改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工会认真开展“岗位争先、岗位创新、我为学校发展作贡献”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工娱乐活动陶冶教师情操。学校建立“教工之家俱乐部”,教师以级部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联谊活动,既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又提高了积极的工作情态。

团、队根据自身的章程,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抓学生思想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告别不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系列主题活动为突破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学校健康文化的形成,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0年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共开展了15个全校性的活动、10项学科展示活动,参与活动的师生达3000余人次,人均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参与活动3次以上。特别是初二年级,在积极参与学校和学科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同时,1231日举行了“初二级部2011年迎新年联欢会”,他们广泛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不但增强了师生团队的凝聚力,还为家校沟通和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架起了桥梁。

学校打造绿色教育生态环境,为师生生命生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多次协办市、区科技航模比赛,轰轰烈烈的学科辅助教学活动,各级别的教师业务展示活动,拓宽了师生视野,推动了学校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社会影响

学校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学校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近年来,我校相继承办了无锡市24届“华庄中学”杯模型比赛,江苏省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无锡分区赛)暨无锡市第二十六届中小学生“华庄杯”科技模型竞赛,2010年无锡市滨湖区首届中小学科技竞赛;学校先后别评为江苏省初中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三星级先进集体、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无锡市青春期合格学校、无锡市法制宣传示范学校、滨湖区规范守则先进学校等。

学校管理模式走出滨湖:2010621,由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无锡市教育局主办,滨湖区教育局承办的第二届江苏省初中教育论坛在我区隆重召开。我校邱菊琪校长作为无锡地区唯一的校长嘉宾作了题为“选课走班教学——追寻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交流发言。他认为,教育公平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让学生享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邱菊琪校长对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科学分析,并从开设自选课程、实施年级小组管理、全面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等具体实践操作的多个层面作了详细介绍,并和与会代表、专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华庄中学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所体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以及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代表的充分肯定,成为此次沙龙的一个亮点。

同年1025日下午,无锡市新区新城中学在吴校长的带领下,一行30余人来到华庄中学,听了华庄中学初一年级数学、英语学科的“研究课、探索课、标准课” 三个层次的6节课。课后,两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就“当量教学”深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后,双方校长表示:今后两校会更加密切交流,努力使“当量教学”成为探索初中有效教学的科学模式。

此外,镇江三中已经和我校取得联系,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带领学校老师来我校学习当量教学和班集体建设的先进理念。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所普通中学的集体智慧正在引起同行的关注和响应,这能说不是一种突破吗?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与设想

在校本教师发展理论和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积累一定的经验,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自发与自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突破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建设关注的主要维度,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没有学校建设和发展。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两个层面:整体发展和个体发展。整体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个体专业发展则侧重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如何使教师专业发展从自发走向自主是我们必需解决的问题。从长期策略的角度上说,学校可以对学校教师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制订详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个人也可以针对自己的状况制订适合发展策略。

2.孤立与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引发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反思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伙伴支持。这种缺乏不仅表现在教师整体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师个体发展上。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通过大学或者继续教育来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学校,以学校为本的专业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贴近教师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未来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让大学和中小学建立联系,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另外,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方面,由于受考试、教师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仍在以个体发展为主,缺乏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因此教师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合作与发展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成果目录

1、王卫东、娄志军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的几个策略》发表在苏州大出版社《现代师训制度之理论研究》

2、陆红卫的《我们需要怎样的同伴互助》发表在苏州大出版社《现代师训制度之案例研究》

3、姚国平的《依托教师研修网 实施在线培训》、《听课 评课活动的启示》发表在苏大出版社《现代师训制度之理论研究》

4、邱菊琪、浦建军的《“当量教育”  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发表在《江苏教育研究2010.9

5、陆红卫《<苏南城镇初中校本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机制研究>课题综述》发表在《初中教育研究》2007.9

6、陆红卫、尤淑芳《在教科研中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发表在《教学参考》2007.4

7、张峰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8、、学校教师《市级以上论文(发表)集》

【加入收藏】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
 
 最新文章
· 区第六督学组到华庄中学督导
· 走进缤纷社团,发现别样精彩
· 走进缤纷社团,发现别样精彩
· 江苏省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公…
· 一起走过
· 十五六岁的日子
· 撸起袖子献热血 大爱无私见真情
· 撸起袖子献热血 大爱无私见真情
· 华庄中学2017年中考取消分配生…
· 构建和谐校园 拒绝校园欺凌
 最热文章
· 行政楼
· 无锡市华庄中学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 喜迎十八大  …
· 名人苑
· 怡心
· 亭台之间
· 华庄中学2009-2010学年上…
· 我校举行“应急疏散逃生演习”
· “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 华庄中学党支部召开庆祝建党89周…